心灵成长必修七门课


频道:家教直通车 来源: 点击:304 日期:2017/9/23

 一、修格局

    从思想层面上,可能很多人还不太能接受把格局放在第一位,觉得没经历过一些事,光有格局有什么用?但经过这么多年的转换思考,我们发现格局对于一个人来说,是最重要的,是生命的目标和大方向。所有一切的修为,都将围绕格局来展开,没有格局,谈更多的人生境界毫无意义,是浪费时间。你跟一个天天只想混口饭吃的人谈谦谦君子,根本无异于对牛弹琴,费力不讨好,可能你讲一天,只要有人递给他一个免费的午餐,他就会认为那个人比你好,是实实在在给了他好处的。没有格局的人,多说无益,修再多,还是会画地为牢,难以突破自我设限,换个角度看也是缘分还没到。修行,首先会给你的人生定位,找到你想要的人生境界,再来谈接下来的方向。这个前提,和你是不是老板没有关系,和你有没有钱没有关系,和你请不请客吃饭没有关系,因为最终我们要的,是一起携手同行的同道,你可以身无分文,也可以有很多生命故事,更可以对我们挑三拣四,只要你是一个想要拥有更多生命智慧的人、积极上进的人、懂得自然大道和稍微有点开悟的人,我们都可以互相交流往前走,可以在人生路上携手同行。

    二、修智慧

    巧言令色鲜矣仁,太热情太能说会道,会让人感觉到害怕,不真实。太谦卑,太客气,会让人觉得你没有真本事,虚伪。那怎样才能在社会当中被人尊重,被人记住,被人理解,被人认同,这个就需要静观其变,需要有阅人的本事,需要有生命的智慧。人生只有一次,树死留皮,人死留名,不求标榜千秋,至少在生命的旅途中学习后少走一些弯路,好心能得到好报,就是需要不断地修为自己智慧的。知道怎样说出自己的心中之话,交到心中之友,活出自我,这一点,需要用智慧来平衡。

    三、修悟性

    佛家讲开悟,道家讲得道,儒家讲修齐治平,人生岁月漫漫,处处是门道,什么时候该修哪一家,不是每个人都能分清楚讲明白点的。要修,就要修悟性,从根源上修明白,把宇宙大道,人生哲理修的能为你所用,能从一件小事一个眼神一粒米饭中引发人生的思考,分辨事物的对错,选择区分走势大方向。

    四、修人生观念

    综合所有的宗教智慧,再回过头来看当下的人生目标,你会发现前世今生的系统参照系都是发自于当下,每一个选择每一个念头每一个生发,即决定前世也影响来世,所以在人生的世界里,善终,就是最高境界。所有的情感,行为,念头,因果循环,都导向善终这个结局。不是在来世,不是在前世,而是在今生,在你的心灵深处。一个念头可以影响一个人的生命走势,一个恶行可以影响几代人的生发,这和宗教无关,和生命品质有关,但很多人还没有彻底明白,为什么会影响得如此深远,为什么一个小小的举动会引发未来的生命大循环。人生的观念,对爱的理解,将决定你一生的生命品质,将决定你的后代,你的成就,你的影响力。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念,决定你这一生的信仰,行为举止,待人接物的态度,是否正确,决定你这一生过的幸不幸福,快不快乐。

    五、修定性

    在方向明了、观念正确后,每天你将面临同样的生活模式,越来越简单的生活规律,怎样在这种模式中生发生命的极乐,需要修定性,在当下定下来,坚持简单重复的生活,然后生发乐趣。

    六、修创造力

    法律是道德的底线,用来约束没有道德的人,道德是普通人参照标准,是用来衡量日常行为举止,创造力是高于道德之上的生命力量,直接挑战暗物质,推动人类发展,既不受法律约束,也和道德无关,生发于无形,超然物外,拥有这种能力的人,才是真正的圣人,他将改变人类的命运。

    七、修无为之心

    无为而无不为,进入虚空,虚无,太虚境界,儒释道的核心都是这个体系,是修到什么都了然接受,什么都看透经历,以不变应万变。

    从这7点入门,从个人影响力和大方向着手,以点带面,先有我,而后有家,而后有国,而后国泰方能自安,先有夫妇,而后有父子,有君臣,而后一团和气。很多人现在不能自得其乐,不能心平气和,不能摆脱纠结困苦的心态,是没有找准修炼的方法,没有端正修为的大方向,更有的趋于小道,忽视了格局,还有的家庭事业一团糟,是根本没人教他生命这条路该怎么走,一路折腾,闹得鸡犬不宁,也有的只知道要放下,却不知怎样拿起……大丈夫要拿得起,也要放得下,只要找到方法,形成自己的小宇宙,懂得中庸与平衡,没有过不了的坎,没有修不完整的人生,时间这么长,总有办法让自己开心的同时让大家都开心。总之,心灵成长是生命的乐趣,是生命的平衡,是生命的取舍。他可以叫中庸,也可以叫大树,都是一半在地上,一半在地下,有些人只看到了地上的没看到地下的会失败,有的人只看到地下的没看到地上的,也不会成功,只有阴阳互利,中庸致和,方能长久。

 

【相关阅读】心灵成长的六个定律

 
    武志红在《七个心理寓言》中介绍了心灵成长的六个定律,其是关于心灵成长的基本知识,如果我们的成长环境明显违背了这些定律,我们的心灵就会受伤,我们的生命感觉就会出现破碎。

    1、定律一:成为自己。这是我们生命的根本动力,而所谓的自己就是一个人过去所有的生命体验的总和,假若这些生命体验我们是被动参与的,那么我们就会感觉我们没有在做自己。

    2、定律二:我们天然就有一个精神胚胎。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,孩子绝不是一张白纸,相反一开始就有一个精神胚胎,这个精神胚胎中藏有心灵成长的密码。并且只有孩子自己通过自己的行动、感受和思考才能解开这个密码。

    3、定律三:关系胜于一切。我没说情商比智商重要,那情商是什么呢?情商就是人格,人格就是我们内在的关系模式,所以父母不必太忙于给孩子灌输知识,因为他们与孩子的关系实际上远比这些知识重要。内在关系模式,基本上是童年时,孩子与父母等重要亲人的现实关系的内化。

    4、定律四:多一只眼睛看破关系的迷雾。童年时我们怎么与父母相处,长大后,我们就怎么与他人相处,所以我们要多一只心灵之眼,看破关系的迷雾。

    5、定律五:幸与不幸,是你主动实现的。生活中,如果你预见到了幸福和快乐,你就会把事情幸福和快乐方向推动,如果你预见到了不幸和悲伤,你就会把事情向不幸和悲伤的方向推动。我们的一生就是不断与别人进行投射与认同的游戏的一生,你把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给别人,别人也不断地将他们内在的关系模式投射给你。谁的内在的预言更坚定,谁就更可能成功地将自己的东西投射给对方,并让对方认同自己。

    6、定律六:答案,在你自己心中。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产生认知冲突,这时我们多是想改造比人以使自己认知协调,可改造别人的梦想是最大的虚妄,问题的根结是在你自己的心中,只有让你自己改变才会真正解决问题。

------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,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。

编辑者:厦门大学家教网http://www.xmjj.tech)


区域:思明区 湖里区 海沧区 集美区 翔安区 同安区
学校:华侨大学 厦门大学 厦门集美大学 厦门理工学院 诚毅学院 厦门医学院 厦门工学院 厦门华夏学院
科目:数学 语文 物理 化学 英语 历史 地理 政治 钢琴 美术 书法 网球 日语 托福 雅思 计算机 韩语 奥数 吉他 围棋 英语口语 法语 德语 成人 外教 幼儿 作文
Copyright 2005-2016 中华勤工家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:闽ICP备15017981号 技术支持:加盟中华勤工家教
欢迎代理加盟中华勤工家教全国其它分站